“简”述中国 “牍”懂甘肃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展“简牍里的故事”德育课程

发布单位:附属小学发布者:李霞发布时间:2024-03-20浏览次数:10

       “流沙坠简”,极赋诗意的文字仿佛千年的风漫漫吹过黄沙,露出简牍上那神秘的横撇竖捺,它在讲述什么?那些逝去的岁月里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315日,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学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甘肃省简牍博物馆探寻关于文字的那些古老而又神奇的故事。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它作为汉字的主要载体持续使用近两千年。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20世纪以来共出土6万多枚简牍,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汉简总数一半以上,被誉为“汉简的故乡”,甘肃简牍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省级简牍专题博物馆。

       简牍博物馆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声音、图像、游戏互动等各种形式让参观的同学们穿越厚重的历史,看到活灵活现的文字,透过文字参与古人的三餐四季,书本上的诗句跃然于这简牍之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描绘的正是居延这片壮美的大地。“三千弱水,十万人家”的盎然生机离不开无数戍边人的辛勤劳作。在弱水河畔,点点绿洲间,居延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有袅袅炊烟,大漠戈壁上升起的是一片人间烟火气。



       从简牍中,同学们可以发现历史,可以看见中国独特而悠远的文化基因。简牍,在历史长河中讲述着竹木春秋,在字里行间阐释天下大同,在墨书汉字中记录书法之美,在咫尺之上描述边塞掠影,在方寸之间承载丝路见证。



       这次的简牍博物馆参观之行,让同学们有机会与古人对话,以崭新视角探源中国古代文明,让孩子们从小建立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讲好家乡的故事,进而建设美丽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