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路上铸就精彩人生
杨淑英
人生为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深深影响了一位晓庄师范毕业的年轻人,他放弃了去城市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到乡村小学教书;他放弃了“升迁从政”的机会,安心扎根乡村教育30多年……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办村小,教村娃,大胆进行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求新,硬是把一所村小办成了世界一流的“行知实验小学”。他就是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
这次参加培训,有幸聆听了他的教育故事。会场上安安静静,大家认真聆听杨瑞清校长娓娓道来:
“我来自农村,看到农村教育还很落后,很多农民的孩子不能上学,不能上好学。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伟大精神,强烈地感召着我,我决心到最偏僻、最艰苦的地方去办学,为乡村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这是我在向政府的提呈志愿中写的誓言。
1981,我来到五里村小(行知小学前身),成为一名乡村老师。当时五里小学只有七八名教师,100多个孩子,学校建在山坡上,几间漏风漏雨的教室和一些破旧的课桌椅就是全部家当。当时我的理念就是实践陶行知的理想,办好一所乡村学校,让农民的孩子也能受到最好的教育。
刚开始,我没有经验,只有满腔的热情和干劲,凭着爱心和坚持,起早贪黑,我很快与学生打成一片了。农民看到了我的认真,渐渐从给予老师生活上的接济,转化为对办学的支持。1982年,在村里的支持下,异地建了新校舍——一排平房,这个变化极大地振奋了我。
1985年,学校易名为‘行知小学’,我当上了校长。‘让农民的孩子也能受到最好的教育’——这是我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缘于我小时候家里穷,心里自卑、缺乏自信。在城里上学时,我发现城市同学谈笑风生,心情舒展,农村学生怯怯的,很难融入集体中,表现出不自信。童年时代失落的自信,要用很大的力量才能找回来,我办行知小学,就是为了不让农民的孩子缺少或丢失自信,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进行赏识教育。我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在学校制作了精美的优点卡,要求每位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记录、公布,由此形成了充满赏识的氛围,‘赏识教育’的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和赞赏。
我把自己30多年来的生命概括为‘坚持——感激——成长’6个字。陶行知说要‘立大志,做大事’,而我认为农村教师要‘立大志,做小事’。这是一个‘做小事’的时代,用10年、20年、30年做小事,将小事做好、做到极致,也终将成就大事。
从90年代开始,我们的教学开始注重生活体验的道路,这个做法后来引起城市学校的关注。行知小学迎来了第一批、第二批前来观摩的城市学生,交流中建立了农村孩子的自信心,城市孩子来的多了,我们的思想开放了。后来我校成了‘行知基地’,再后来 ,随着名声远扬,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长来了,省长来了,带来亿以上的资金,帮学校盖了新楼。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升级,参观的人更多了,新加坡的学生来了、美国的学生来了……我们先后接待了100多个国家、8000多师生开展文化浸濡活动。我们也走出国门,开展多种教育交流活动,不断获取、积累前行的力量。”
……
30多年的坚守、坚持、探索、奉献,杨瑞清出名了,专著《走在行知路上》在国内外出版,先后被评为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上、新加坡《联合早报》、马来西亚《南洋商报》等媒体专题报道了他的事迹。
杨瑞清校长更忙了,到处请他作报告,他也乐此不疲。他在引领更多的人思考教育的问题,行走在行知路上,造就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