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专业素养 成就智慧教师

——记西北师大附小2021年秋季开学教师系列培训

发布单位:附属小学发布者:李霞发布时间:2021-09-03浏览次数:11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不断锤炼教师教学品格,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厚植教书育人情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于2021年8月26日至27日,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形式有专家讲座、名师讲坛、学习分享 。



心理培训,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8月26日,学校邀请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赵国军老师作了题为“引导小学生健康发展的心理干预技术和策略”的专题讲座。


      赵老师从成长的话题谈起,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具体详实的案例说明:我们都是在适应中成长的,适应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接着又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资料,向我们阐释了梦想的价值。并引发思考:实现目标和经历过程哪个更有意义?结果和过程哪个更重要?


      赵老师讲述了有趣的动物故事,让大家明白:人的一生,都在认识自己,成就自己。这恰好符合我校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如何让孩子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呢?赵老师从学习目标要切合实际、正确运用反馈与评价、如何做到多赞扬、少批评、如何保持正确的心态、进行归因训练激发自我力量、修正不合理的认知和不合理的信念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为老师们讲授了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让大家受益匪浅。



名师讲坛,为教师发展指点迷津



      8月27日,新学期的“名师讲坛”开讲了。甘肃省特级教师、“金城名师”杨淑英校长作了题为“心中有梦、不负韶华”的主题讲座。


      她用冰心的一首小诗诠释了她对人生的理解:“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首先,杨校长向大家讲述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的故事。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的樊锦诗怀着保护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梦想,千里迢迢来到了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55年来,樊锦诗扎根大漠,把自己的生命与敦煌融为一体。樊锦诗为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注重加强文物保护,积极推动《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2006-2025)》的颁布实施,使敦煌石窟走上科学保护之路;最早提出“数字敦煌”,策划实施了敦煌莫高窟史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保护工程——“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积极谋求敦煌石窟的国际交流合作,开创了我国文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的先河;极力倡导并积极推动敦煌文化的普及工作,在国内外多次成功筹办了敦煌艺术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注重培养和造就人才,为敦煌石窟文物事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探索解决保护文物和开放利用的矛盾,提升了敦煌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被誉为“我国文物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精心管理的典范”。


      80岁的樊锦诗作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退休不退岗、退休不褪色,是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的倡导者和模范践行者。2018年12月,樊锦诗同志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



      杨校长向大家推荐了《我心归处是敦煌》一书,并向大家分享了阅读此书的感悟。樊锦诗对工作的执着、坚韧、热爱,择一事终一生的忘我工作态度,感动了每一个人。


      接着,杨校长向大家讲述了民国才女——杨绛和她的著作《我们仨》。杨绛是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是钱钟书先生的贤妻,被人们誉为“民国才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展示出她柔美、坚韧、包容、大度、智慧,堪称现代女性的典范。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们曾经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这些都是杨绛先生的语录,读着让人受益匪浅。


      杨绛先生93岁出版了散文集《我们仨》,96岁出版了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了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4年出版了《洗澡之后》。


      杨校长的讲座朴实、生动、感人,通过讲述、视频,让樊锦诗、杨绛等楷模的形象跃然于眼前,她们的精神,鼓舞感染了每一位教师。老师们在心中立下誓言:学楷模,守初心,担使命,立志做“四有”好老师。



培训归来,为大家分享学习收获


      8月27日,暑假外出培训归来的教师分享学习收获。



      张安秀、巨芳琴、李红波、李红杰、李晶、李巧霞一行6人赴成都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研素养提升与深度学习课堂构建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培训小组代表李晶老师作了分享交流。培训中,他们听取了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的《慧做教师,讲好教育故事》、四川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松林的《通达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贺慧的《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策略与方法》等专题讲座。通过分享,使大家了解到目前一些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课堂缺乏深度,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有知识而缺乏力量,有知识而缺乏美德。教师要努力让学生的学习动机更有深度;让学生更有深度地学习知识;让学生学到更有深度的知识等。



      卢柏林、董海燕、张芳芳、刘爱兰、关虎、苟亭瑄一行6人赴青岛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素养提升专题研修班”的培训活动。苟亭瑄老师代表学习小组做了题为“点亮心中的一盏灯”的汇报。培训中,他们听取了教育部国培专家、北京教育科学院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凯,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青岛市教育信息化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国建,中国教育学会考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青岛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陆安教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青岛赫德小学部校长李虹霞等做的专题报告。通过分享,让大家懂得:课堂教学必须变革,因为当前的课堂教学有许多痛点,一是失衡,二是低效,导致学生负担重,效率低;一些学校重育分,不重视育人;学生记忆答案的被动学习蔚然成风;模式化横行无忌。



      吴凯、刘磊、杨鑫瑞一行3人参加了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的“甘肃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教师培训”。吴凯代表学习小组做了分享汇报。他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功能、应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做了介绍。并分享了他们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的智能门锁。接着对人工智能的教材进行了解读,从人工智能教材的内容、课程开发、人工智能线上课程资源等方面做了介绍,让老师们大开眼界。


      一场场讲座,一次次分享,在专家的理论引领和同伴的智慧碰撞下,涵养着老师们的专业灵魂,丰富着老师们的内心世界,拓宽了老师们的教育视野,激发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唤醒了老师们的教育智慧。老师们懂得了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每个生命的不断成长和自我完善,用爱与责任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做一个幸福、智慧的教师,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