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简牍世界,弘扬简牍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近期,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展“简牍里的故事”系列德育课程。
身处汉简大省甘肃,西北师范大学在国内最先开设简牍学课程,是首家简牍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也是最早创办简牍学专业学术刊物,建有全国唯一简牍研究院的高校,拥有“秦汉简牍与丝绸之路,文明研究基地”。作为附属小学,我校依托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科优势资源,不断完善“简牍里的故事”德育课程体系及内容,通过成立志愿讲解员校队、参与简牍博物馆系列课程等举措丰富课程内容,并先后邀请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田澍教授带领学校“红领巾”宣讲团成员走进甘肃省简牍博物馆,现场识简、读简、讲简,传承经典,弘扬文化;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迎春教授带“简”走进课堂,同孩子们一起遨游“简”世界,“牍”丝路文化。活动开展以来,孩子们对简牍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本期课程以“书与竹帛”为主题,从“什么是简牍”“简牍的历史有多长”“简牍的书写内容有哪些”三个方面展开讲解。来自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魏振龙老师应邀担任课程主讲人。魏老师从“简”“牍”二字的字源演变溯源,同学们了解到“简,牒也。从竹,间声。”“牍,书版也。从片,卖声。”简牍,即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为未编成册之称。简牍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课程中,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就是简牍的书写内容了,原来秦汉时小朋友的语文识字课文是《仓颉篇》;九九乘法表也叫“九九歌”,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广泛地被人们利用着。已发掘出土的汉朝“竹木简”及敦煌发现的古“九九术残木简”上的“九九歌”都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的;小小的竹简上还有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图案,那是古代灵魂画家的生动画作。除此之外,竹简上还会出现病书(即请假条)、契约、私人书信等内容。魏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精美清晰的课件内容,儒雅亲和的授课风格深深吸引着每一位在场的同学。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争前恐后地回答问题,不时与魏老师互动交流。
今后,学校将不断探索创新,打造有特色、有亮点、有内涵的德育课堂体系,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德育浸润在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