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为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增强其时代性、针对性、效能性,夯实立德树人基石,培育时代新人。2024年3月11日—3月22日,我校杨淑英、王治峰、冯海三位校领导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分别为全校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杨淑英以《争做好习惯小标兵》为主题,首先从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习惯谈起,通过一张张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不良习惯的危害;接着通过生动鲜活的故事案例:礼让行人的出租车司机,是什么拴住了大象的故事等让孩子们明白好习惯是“管”出来的、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必须依靠约束才能形成;然后通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勤奋学习、工作和全国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热爱阅读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热爱阅读等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顺势提出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阅读习惯;最后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寄语,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
王治峰以《践行中小学生守则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题目,首先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引出《中小学生守则》这个中小学生应该遵守的规矩,并引导学生结合守则,对照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与守则之间的差距;接着,和孩子们一起了解了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遭遇校园欺凌以后的解决办法。最后,他结合电影《热辣滚烫》,鼓励大家把“有理想、有本领、有责任”作为标准要求自己,锚定目标、重视安全、坚持运动、热爱阅读、文明有礼、努力拼搏,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冯海以《好习惯,伴我行》为题目。他从上课时孩子们不能按时进教室这一现象入手,告诉孩子们“老师要候课,孩子们也要提前准备学习用具。”这是学校的规定,也是我们应该养成的好习惯,从而揭示了好习惯就在我们身边这一主题。接着,围绕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解读其含义,教会孩子们背诵技巧。最后,又围绕《中小学生守则》,逐条解读其具体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教会孩子们进校、升旗、上课、课间、做操、集合、放学、回家路上应该注意的文明礼仪。
三位校领导带头上思政课,是我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探索,也是我校构建“1+2+X”一体化思政育人模式的尝试。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校领导的思政课,在增强了责任意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养成好习惯的积极性。今后,学校将矢志不渝,继续常态化开展思政课,切实发挥好思政课培根铸魂的作用,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