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礼,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
中国是礼仪之邦,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修己慎独等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传统美德。文明礼仪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伦理道德的规范化教育。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举止,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为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明礼仪宣传普及工作,激发广大少年儿童在生活学习中自觉培育文明的言行举止,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以我校三月“文明礼仪,安全同行”德育活动主题为契机,我校开展了以“文明尚礼润童心,崇德向美促成长”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德育实践活动。
润物无声,风化于成。此次活动将各项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融入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家风家教、社会行为中,以生动活泼的形式,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体验参与,潜移默化地引导同学们从小践礼修德,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文明礼仪之学校篇
童蒙养正,培根固本。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童年的养成教育,对一个人将来立身行事,能产生最深层的影响。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附小始终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本,把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渗透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写一份倡议书、争当文明礼仪宣讲员、强化礼仪训练等形式,把礼仪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弘扬文明礼仪新风,浸润文明阳光校园。
上学礼
入校门,衣冠整。情绪昂,步履正。
见师长,问您好。遵校纪,护校风。
升旗礼
升国旗,要肃立。行队礼,须规范。
唱国歌,有激情。爱祖国,永牢记。
两操礼
做两操,健身体。勤锻炼,争达标。
音乐起,需专注。做到位,动作齐。
集会礼
集合时,快静齐。进退场,守秩序。
开始后,勿走动。活动中,认真听。
课堂礼
铃声响,进课堂。互致礼,起勿响。
专心听,细心想。要发言,先举手。
课间礼
文明玩,会放松。上下楼,靠右行。
走廊里,不戏闹。互谦让,轻言语。
言谈礼
文明语,记心间。身端正,量适宜。
话诚恳,意简明。敬人者,人恒敬。
放学礼
出门时,关电器。离校前,门窗闭。
出校门,排好队。遵交规,会自护。
作业礼
写作业,贵独立。字工整,卷面净。
功课毕,速整理。好习惯,在自己。
文明礼仪之家庭篇
“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文明礼仪从家庭开始,用文明行为塑造幸福家庭。古人将孝顺、谨严、恭敬、谦虚、从容、优雅等德行融入言语、饮食、洒扫、应对、进退等家庭日常礼节中。朱熹的《童蒙须知》中将“洒扫涓洁”作为孩童启蒙教育中重要的部分,卢梭的《爱弥儿》高度重视手工劳动,将之视为重建身体与知识的有效中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会种菜,不算学生”。
在家庭生活中,附小学子们积极践行文明礼仪:主动承担起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父母分担;完成课业之余,同学们变身家中的掌勺大厨,烹饪出一道道美味佳肴;拿起扫帚、抹布等卫生工具,抹一抹、拖一拖,家中的一切焕然一新;有时间去小区做文明志愿者,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人居环境;餐桌礼仪小细节,待人接物大教养;养成节水好习惯,树立绿色新风尚。干净整洁的卧室,摆放整齐的书桌,井井有条的衣柜……立身行道,孝老爱亲,顾家爱幼,挺膺担当。附小学子用实际行动,讲好新时代家风故事,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
文明礼仪之社会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礼仪作为一种制度规范和价值载体,具有成风化人的社会教化功能。努力实现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的目标,需要积极推进礼仪教育,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推动全社会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明礼修身,致知于行。社会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大课堂,附小始终把“学礼、明礼、尊礼、用礼”作为礼仪教育的培养目标,倡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志愿服务、社区文化活动等实践活动,体验文明的力量,增强社会责任感。
助人为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出行、文明用餐、遵守秩序、言语礼貌、科学生活、文明上网等,都是我们要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立德树人,以规养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次活动对于培养少先队员的道德素养,树立阳光少年正能量,展现少先队员的良好精神风貌,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充分吸收历史文化智慧,知晓文明礼仪,学习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尊礼重礼,传礼兴礼,争做新时代的文明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