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为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新样态,聚焦单元整体、跨学科、项目化等当下教育热点,聆听专家精彩纷呈的前沿理念与深度思索,2024年7月18日至25日,我校选派王迎华、杨丹妮2位语文老师,赴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小学语文“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暑期教学论坛暨小学语文“大概念教学”专题研讨会。
福州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捷老师以新课标下的单篇教学新设计为切入点,和与会老师共同完成《杨氏之子》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以学习任务为中心,注重情境创设与问题导向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切实落实了核心素养,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
作为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陆志平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深入探讨了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精髓。他强调,大单元教学应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展开,注重单元与单篇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情境任务为核心设计教学活动。陆老师的见解为构建高效、系统的语文课堂提供了重要参考。
浙江外国语学院小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汪潮教授作了题为《2024年版小语教材的六大改变及其解读》的讲座。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度剖析了2024年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六大革新举措,从单元称谓的精心更名到学习任务的创新设计,每一项变革都彰显了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汪教授强调,教育者应紧跟时代步伐,以新教材为蓝本,精准对接学生成长需求,共同绘制小学语文教育的新蓝图。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怀源则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儿童阅读》为题,展开了对未来教育图景的壮阔描绘。他提出的“预见未来、数据对比、以写促读”三大策略,不仅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儿童阅读教育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更为培养未来人才所需的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董蓓菲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引领了小学语文课堂深化改革的潮流。她特别强调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荒岛生存》等生动案例,展示了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创新路径。董教授认为,跨学科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一环。
北京市特级教师李竹平提到认识和理解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角度有很多,从语文学习作为“母语”学习的独特性,和“为儿童全生活着想”的课程理念和追求的视角来讨论,更有利于老师们想象和“看见”学生在语文跨学科学习中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图景。语文跨学科学习应该是一种自自然然的课程选择,是一种自自然然的课程实践,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自自然然的成长体验。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刘云生教授在《学业评价本身如何成为学生素养发展的实践》讲座中绘制“立意·质量·评价”关系图,旨在揭示以素养导向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为学习的评价”是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根本途径,而构建具有召唤结构、纵深结构、开放结构、叠态结构、包容结构的学业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苏州大学文学院陈国安教授以《寒号鸟》一课为例,告诉老师们跨学科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不是为了跨而跨。跨学科是为了让思想更自由、思维更独立,也让语文课的解读更多元,更有思考力。为教师在学科教学不断优化深化的基础上探索语文学科跨学科项目化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上海市正高级教师朱煜详细耐心地指导教师如何在统编教材中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通过解析单元目标,解读教学内容,规划教学单元,设计实施教学等步骤,切实为教师的单元整合教学提供了有力抓手。
江苏省特级教师高子阳指出目前语文线性教学的弊端,要按照大单元理念教每个单元,构建知识结构化体系。以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从分析单元主题、单元学习大情景、单元教学要求出发,创设三个任务七个活动,让单元教学形成闭合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生命力。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校长朱爱朝,自2016年开始进行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全校实践和班级探索,把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与当代教育要求有机融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形成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体系。在大自然中让学生对自我有了更深的认识,更自信地融入多元的世界。
陕西省特级教师王林波提到一个问题: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就是要树立单元整体意识,进行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设计。以单元为整体,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安排语文实践活动。他还提到了单篇教学设计不能孤立,一定是单元整体关照下的单篇教学,在设计时一定要整体着眼,瞻前顾后。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校长薛法根的讲座《素养导向的语文组块教学实践》中,针对目前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语文功能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组块式教学的优势所在,带领着老师们一步一步以任务群的方式组块教学,在主题与内容、情境与任务、目标与评价、活动与策略四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真正的学习,也让教师在组织单元整体教学中豁然开朗。
广东省深圳市正高级教师邓玉琳指出跨学科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多学科和拼学科,而是要运用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通过项目概括、项目内容分析、驱动性问题、项目目标与评价、活动设计五个方面阐释了跨学科主题学习。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通过《最中国:月是故乡明》这一课的课堂展示,具体细致地帮助一线教师梳理如何通过语文要素设计大概念教学,教学设计的路径包括确立学习主题、设定学习目标、分解学习任务、重构学习内容、创设学习情境。让大概念教学的定义更加清晰,教学实践方式更加明确,也让教师对大概念教学更加明了。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朱爱华教授讲述了她从教师到小学校长,到教育局副局长,再到大学教授的经历。二十年坚持不懈地探索,一直走在跨学科主题研究之路上,用9种课型诠释了什么是跨学科教学,让教师意识到跨的广度,是为了学的深度,更是为了学生学的力度和完整度。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炎炎夏日,在西子湖畔,我们聆听了专家对于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大单元、跨学科、项目化等学习的深度解读,收获颇丰。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沿着专家的引领,创新实践,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自信与自如,更加开放与融合,也更加深刻与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