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四届“学生讲坛”如期而至,它宛如一座知识的桃源,在春风中散发着醉人的芬芳。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总校五、六年级及培黎分校五年级的学生齐聚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厅,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聆听智慧的声音,感受才华的绽放。来自总校五、六年级的四位同学担任主讲,他们引领大家穿越时空,从古老的历史到现代的科技,从家乡的文化到世界的奥秘,开展了一场奇妙的知识探索之旅。
五年级三班的巨嘉瑞同学化身“小导游”,带领大家走进甘肃,触摸家乡千年文化脉搏。“我们的家乡甘肃是一本摊开在西北大地上的‘百科全书’。”多样的地貌特征,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美食佳肴,构成了甘肃的别样魅力。无论是张掖丹霞的七彩颜料还是敦煌壁画的千年月光,无论是黄河穿城的豪迈还是牦牛踏过甘南草原的铃响,无论是会宁会师楼前永不褪色的红星还是民族文化的和谐共生,都在巨嘉瑞同学的讲述中鲜活起来,让同学们对家乡壮美的风光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心怀敬畏,心生自豪。
一粒塑料积木如何从玩具箱跃入科技殿堂?一家濒危企业怎样用想象力筑起商业帝国?从濒临破产到年赚百亿,乐高用93年把 “玩” 变成了一门艺术。在小主讲的娓娓讲述中,同学们不但近距离感受了乐高积木与科技发展的密切关系,还深受启发:“ 拆解重建的勇气——失败是创造的原材料。考试失利、比赛失误并不可怕,像拆积木一样解构问题,换个方式重新搭建。”“没有终点的拼搭——人生是动态作品。小学、中考、高考、大学、硕士、博士都只是人生的一块积木,保持终身学习,才会拼出意想不到的星辰大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来自六年级三班的高一木同学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物穿越之旅。郑州马庄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条纹灰陶杯,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银香盒”,三星堆青铜立人像,酷似“智能手机壳”的新石器时代农耕工具......这些沉睡千年的文物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无声诗篇,这些“穿越”而来的文物都彰显着劳动人民的智慧。高一木同学幽默风趣,大方自然的讲述让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物”中传“文”,在乐中识“物”,惊叹于古人的智慧,感受中华文化穿越时空的奇妙魅力。
从“铁马”到“飞龙”,从“追赶”到“领跑世界”,中国高铁正以自主创新的铿锵步伐,书写着大国重器的时代篇章。六年级四班王习诺同学主讲了《中国高铁速度于智慧的奇迹》。她为同学们讲述了中国高铁的速度与特点,揭秘了高铁技术的动力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还普及了一些高铁安全常识,和同学们一起畅想高铁的未来发展前景。这场讲座,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高铁知识的浓厚兴趣,也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磨练本领才干,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少年。
活动最后,杨淑英校长上台为几位主讲人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品,这不仅是对他们精彩表现的肯定,更是对所有同学深情激励。虽然本届讲坛已落下帷幕,但同学们对知识的探索之旅永不止步。在这一方小小的舞台上,无数附小学子畅谈古今,展望未来,展示阅读成果,绽放生命精彩,这不仅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学校大思政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未来,学校将不断更新理念,探索育人途径,引导莘莘学子在时代浪潮中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丰富的学识,打牢成长之基,勇担使命,逐梦前行,不断成长为文化的守护者与时代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