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格局,为探寻“AI+”背景下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策略,2025年4月12日—16日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杨淑英带领分校校长王进生一行4人赴上海参加“数字化如何赋能‘教’与‘学’暨上海中小学名校推进AI赋能学校发展研讨交流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人士齐聚上海,共同开启这场教育领域的智慧盛宴。
专家引领,构建教育教学新范式
4月13日上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人才吴永和教授带来了主题为《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创新与变革》的讲座。吴教授从人工智能驱动发展新需求、人工智能驱动实践新探索、人工智能驱动发展新思考三个方面阐述了推进教育数字化,促进教育创新与变革的思考和实现路径。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陆倍倍围绕“加强数字化转型,玉成师生发展”主题,讲述了学校通过“育人全过程融合、教学全流程优化、评价全要素诊断、教师全方位发展”的育人新模式,构建全人数字画像、重塑教学五环节、多源多维系统评价方式,用数智赋能师生成长。
实地观摩,感受智能课堂新样态
4月15日,我们来到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五嘉定实验学校。校长陈勇带来了《人工智能教育贯通式培养的校本化实践探索》的主题分享,陈校长从“儿童大学”理念的萌芽、形成、落地,展示了“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办学理念,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学习空间、形成应用场景、搭建校园智能体等助力学校、师生多样态、个性化发展。
生态、绿色、古朴、厚重的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校让大家耳目一新,四位老师分享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教研、作业批阅、学校管理的实践案例,让大家看到了AI技术如何助力教学、科研、管理的精准化和高效化。
4月16日,我们走进了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学校负责人作了《问题化学习+人工智能课堂循证:“技术”嵌入“教育”》的主题分享,展示了学校在人工智能如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生动实践。
此外,上海市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还安排了多场不同年级的“人工智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从四年级的《探秘机器识别图像的过程》到三年级的《数学广场—谁围出的面积最大》等课程,生动展示了AI技术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和教学效果,让大家直观地看到了人工智能赋能课堂的无限可能。
本次活动立足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通过“理念引领+课例示范+场景观摩+互动研讨”,系统呈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域的全方位渗透——从课堂教学范式重构到作业智能管理,从教研组数字化转型到教育评价体系革新,为与会者搭建了立体化的实践认知框架,提供了AI赋能教育的新思路与可复制的实践范式,为中小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我们将把研讨活动中的收获、启迪、感悟转化为实践动力,共同推动教育迈向智慧化、个性化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