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25年5月7日上午,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在培黎分校多功能大厅举办数学学科“同课异构”联校教研活动。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杨淑英,安宁区数学学科基地专家、吉杰小学副书记彭彩云,安宁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冯小霞应邀出席活动,集团总校和培黎分校班子成员及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分为课例展示、自我反思和专家点评三个环节。
同课异构:智慧碰撞,尽显教学风采
集团总校李楠老师与培黎分校陈丹老师分别呈现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案例,展现出不同的教学智慧。
李楠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前置性学情调查,精准把握教学目标,运用适切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分享、探究、交流中获取“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整节课,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陈丹老师通过直观形象的“三球”模型动态演示视频,带领学生建立“年月日”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借助故事了解“大月、小月”的来历及“平年闰年”产生的缘由,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自我反思:再次梳理,寻求新的改变
教学展示之后,两位老师就本节课的教学理念、设计思路、教法选择与大家做了分享,也将教学中的困惑与不足做了分析。“教然后知不足。”正如陈丹所言:“我准备了‘年月日’的视频,帮助学生建立‘年月日’的概念,又准备了‘大月、小月’的视频,想让学生了解大小月的来历,教后才明白,太费时间了!有的内容可让学生课前预习完成。”李楠老师这样说:“我在学情调查中发现,学生通过年历卡已经掌握了‘年月日’的知识,所以对‘年月日’的来历没有做深入探究,再次上我会作出调整。”
专家点评:专家把脉,高位引领启新思
专家点评环节,安宁区数学学科基地专家、吉杰小学副书记彭彩云,安宁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冯小霞,集团总校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杨红,培黎分校数学教研组组长、骨干教师张锐等多位专家,从不同维度对两节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准、深入的点评。
彭彩云老师高度肯定两位老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的单元整体意识,以及对教材的加工和重组能力。她认为,两位老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坚持以学定教,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她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老师们能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年历卡,实现一卡多用,并优化板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杨红老师称赞两位老师都展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且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她认为陈丹老师“慢工出细活”,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循序渐进,但存在教师讲解过多、学生练习和展示空间不足的问题;李楠老师通过前置作业单精准了解学情,以学定教,课堂氛围活跃,但在对“年月日”知识的理解深度上还有提升空间,需要引导学生学得更透、悟得更深。
张锐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设计各有侧重、亮点纷呈。李楠老师巧妙地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与数学计算、推理相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所设计的习题都与读书相关,在教学中自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陈丹老师通过播放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视频,形象直观地解决了“年月日”产生的问题,“生日猜猜看”活动则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冯小霞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效。她认为这不仅是教学技巧的交流,更是数学教学理念的深度融合,着力加强了校际之间的研讨与合作,对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她希望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能充分发挥成员校各自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两校携手共进、深耕教研,努力打造更加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凝心聚力:研以致远,携手共进促成长
杨淑英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对两节课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两节课各有特质、各有亮点、各有自己的思考。集团成员校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是点燃、唤醒、激励、碰撞教育智慧,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动力,让更多的教师愿意发展,主动成长。同时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让适切的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二是学习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三是加强数智化意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而不研,则教必失之肤浅;研而不教,则研必失之深晦。一次次集团联校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机会,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最美的遇见,有肯定、有鼓励,更有坚定前行中的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