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2025年7月5日至10日,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选派总校及培黎分校的8位教师,赴成都参加了新课标下中小学教研新样态与高质量学习课堂实践策略高级研修班。此次研修主题为“聚焦教研新样态,探索课堂新实践”,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享、实践研讨等形式,为参训教师提供了教研转型与课堂改革的实用指导。
新课标背景下教研转型的理论探索
四川师范大学张养力副教授在讲座中,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推教研创新》为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AI技术如何助力教研工作。他提到,AI可以帮助教师更精准地分析学情、智能生成教学资源,还能促进教师之间的远程协作,并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教学策略。讲座结束后,教师们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探讨如何将AI工具初步应用到日常教学分析中。
高质量课堂建设的实践路径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李雪梅围绕“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重构”,重点介绍了“问学、问思、问用”三问教学设计模型。强调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驱动性任务链来落实核心素养,并分享了运用思维工具和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具体策略。与会教师随后尝试运用“三问”模型框架,针对某一单元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教学目标与情境设计构思。
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创新实践
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大春研究员详细解读了“三维联动”教研模式。他建议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通过集体研讨形成解决方案,再通过“实践—改进—优化”的闭环推动教研成果落地。参训教师分组模拟了这一模式,体验了如何高效解决教学中的真实问题。
教研文化培育的深层思考
金牛区教科院苏晗教研员围绕“共享、共进、共生”的教研文化展开分享。他提出,教研组应建立开放的资源平台,通过同课异构、课堂诊断等方式促进教师互助成长,最终形成协同发展的专业共同体。与会教师围绕如何在教研组内营造更积极的共享互助氛围展开了深入交流。
文化浸润:四川博物院参观学习
7月9日下午,全体参训教师前往四川博物院参观学习。通过近距离观赏巴蜀青铜器、汉代画像砖等珍贵文物,教师们不仅领略了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从中获得教学灵感——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学科教学,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提升人文素养。这一活动为本次研修增添了文化厚度,也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本次研修围绕新课标落地,通过专家引领、实践研讨和文化浸润等环节,为与会教师提供了教研转型与课堂创新的系统指导。参训教师不仅掌握了前沿教育理念和实用教学策略,更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为附小教育集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